当前,精准、合理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货币供应规模和货币政策导向上。规模上,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不搞大水漫灌。同时,导向上,要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央行今日发布2021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9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76.7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25万亿元,同比增长2.4%;委托贷款余额为11.04万亿元,同比下降3.2%;信托贷款余额为6.19万亿元,同比下降16.8%;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4.06万亿元,同比增长32%;企业债券余额为27.9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政府债券余额为46.39万亿元,同比增长20%;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8.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
央行今日发布2021年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7个和1.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9.35万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月末低7.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19万亿元,同比增长4.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作出战略部署。当前,亟须立足金融实践,与时俱进,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为人民银行依法履职、为金融稳健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2021年“两会”期间,人民银行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媒体关心的问题接受采访,共话金融改革与发展。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运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创新政策工具,也是实现我国“30·60”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抓手。相比欧美较为完善的碳市场,我国碳市场总体还处于发展初期,比如,碳交易不活跃、碳价低迷、金融化程度不高等。
近日,证监会召开上市公司监管工作会议,对近年来上市公司监管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当前上市公司监管工作形势,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30·60目标”)。
美国国会参议院6日午间投票通过1.9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计划。该计划将交回众议院重新审议和投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巩固恢复性增长基础,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主持会议。会议分析了2020年保险业偿付能力和风险情况,审议了第四季度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和对部分公司的监管措施,部署了下一阶段有关工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金融体系应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地适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应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